《爱重启》
中新社福建平潭8月6日电 (郑江洛 白志斌)8月6日8时许,随着一声汽笛响起,高速客滚船“海峡号”载运着2个集装箱,驶离福建平潭澳前客运滚装码头,这是该船时隔628天后再次穿越台湾海峡驶往台北港。这标志着平潭澳前客运滚装码头恢复两岸货物海上直航运输。
“海峡号”作为大陆首艘对台高速客滚船,自2011年11月首航以来,累计运送旅客近100万人次、货物3.8万余吨,是连接海峡两岸便捷的海上通道之一。
平潭边检站执勤一队民警徐春浩介绍,本次航线约92海里,船舶于当天14时抵达台北港,随着“海峡号”恢复运输,也将灵活采取查验模式,保证船舶“随到随检”,实现船舶通关“零等待”,加快两岸货物高速运转,拓宽两岸“黄金通道”。
福建海峡高速客滚航运有限公司旅游客运负责人王锋表示,将以“海峡号”海峡两岸货物海上直航恢复运输为契机,持续优化两岸物流解决方案。(完)
【编辑:李润泽】
贾湖并非唯一的高地。差不多同一时期,其他地区的族群也在向文明进发。比如浙江浦江县的上山遗址,距今一万年,发现了中国迄今最早的驯化稻。除了水稻之外,上山文化的其他现象也颇值得关注,比如占卜、制陶技术等,浙江义乌桥头的上山文化遗址中,就发现了距今9000~8500年的卦象符号。长江中游洞庭湖西南,距今7800~7000年的高庙遗址出现了大型祭祀场和精美的白陶祭器,早熟的宗教祭祀和空间观念逐步形成……《爱重启》 根据刘正国的考证,贾湖骨管应该是龠。文献中有“龠如笛”的记载,两者外形相似。龠是上古乐器,演变为宫廷雅乐的乐器,在先秦文献中已有大量记载,甲骨文中也常见。但秦汉以后龠迅速式微,到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唐朝,已经见不到只言片语。郭沫若曾对甲骨文的“龠”做过考释,他从字形来看,认为龠“像编管之形也”。此后,学界遵照其意见,认为龠是排箫那样的编管乐器,流传两千余年“龠如笛”的单管之说被废弃。刘正国认为,郭沫若的说法是一种误读,只是依靠字形释读,并没有对音乐史的严格考证。